探索移動醫療盈利模式 春雨醫生破局大數據

探索移動醫療盈利模式 春雨醫生破局大數據
5月22日,由春雨醫生和中國科學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共同組建的春雨·中國科學院大學健康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正式成立。據悉,這是國內首家專注于健康大數據分析與研究的專業實驗室。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部分移動醫療公司開始探索自己的移動醫療盈利模式,移動醫療、智慧醫療在發展中逐步分化。
行業泡沫初現
據悉,移動醫療始于2008年,最早見于發達國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我國移動醫療發展極為迅猛。今年1月份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移動醫療APP已達2000多款。而另有業內人士的統計結果顯示,今年年初至今,醫療類APP又有100多家上線。
在移動醫療發展迅猛的背后,是來自資本的鼎力支持。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從2010年~2014年3月,移動醫療行業共發生投資事件58起,涉及企業33家,披露金額超過1億美元。據了解,僅在2014年發生的融資案例就是2008~2013年融資案例數量總和的近3倍,BAT、平安保險等巨頭也紛紛投入這一領域。
就在今年4月底,華康移動醫療宣布完成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將在全國布局200家三級“智慧醫院”。該項投資號稱是2015年以來國內移動醫療健康領域最大的單筆融資。
5月初,魚躍醫療參股打造的“大醫生”APP正式上線。據悉,魚躍集團于2014年開始進行移動醫療戰略布局,并在今年4月與阿里健康達成戰略合作。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移動醫療市場主要包括三大陣營:隨移動醫療浪潮崛起的新興企業、傳統醫療信息化和設備廠商,以及互聯網巨頭。而這一切的火爆來自這樣的預估:到2017年我國移動醫療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5.3億元。
但是在移動醫療發展越來越熱的時候,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執行總經理強靜卻強調冷思考。他指出,隨著移動技術加緊滲透、移動數據流量加速膨脹,用戶向移動端遷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消費者習慣的轉變為跨界融合創造了條件。但就目前而言,我國移動醫療發展仍存在不少問題。如產品同質化嚴重,很多APP應用功能差別不大,在平臺定位、流量導入、商業模式等方面存在各種不足;APP應用低頻化,有數據顯示,目前2/3的用戶在下載移動醫療APP后停止;變現模式不清晰,很多APP止步于吸引用戶這一環節,而如何提升用戶黏性成為一大難題。
另一方面,由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醫療機構在醫療市場中仍處于壟斷地位,移動醫療最關鍵的醫生資源依舊難以撬動,多點執業遠未落地,遠程醫療受到多種限制,醫療數據共享也存在瓶頸。
“患者的醫療數據信息都被壟斷在公立醫院中,醫院與醫院之間,甚至同一醫院的科室與科室之間形成信息孤島。而公立醫院大多并不愿意開放這些醫療數據。此外,我國醫療信息化還呈現出地域性壟斷的特點。中國健康云計劃剛剛起步,電子病歷數據庫、健康檔案數據庫、區域信息化平臺均處于探索初期。”強靜表示。
他指出,實際上目前我國移動醫療仍處于初創期,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我們認為,2015~2016年我國移動醫療處于加速成長、行業泡沫化的階段。經過一輪篩選后,商業模式將逐漸清晰,每個細分領域將產生各自的巨頭,各巨頭引領產業進一步發展。”
移動醫療盈利模式分化
總體來看,我國移動醫療主要是針對患者就醫的各個“痛”點,如針對自問自診的自診平臺、問診平臺,針對掛號預約的掛號平臺、預約平臺,針對檢測咨詢的各種醫療健康軟件,還有針對購藥環節的各種導醫平臺。但無論在哪個環節,患者可以選用的APP不止一個,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獲勝,企業必須探索自己的移動醫療盈利模式。
所幸的是,一些企業已在此方面發力。如華康醫療重點打造“智慧醫院”,通過就醫寶和醫客這兩款APP,實現預約掛號、診間支付、提取檢驗報告、診后隨訪,覆蓋診前、診中、診后全鏈條服務。
春雨醫生則從輕問診開始,逐步發展到空中醫院,繼而推出“私人醫生”服務,如今則著力掘金健康大數據。據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透露,聯合實驗室從近4年積累的5000萬條用戶春雨醫生線上問診數據、線下診所以及合作的醫療機構入手,在4個方向開展研究和實際應用。
一是建立流數據的健康預警系統。首批將針對20種國人常見病進行數據建模,定義數據采集的規范和傳輸標準,設定自動預警規則,一旦發現用戶某一指標異常,即通過互聯網進行健康狀態警報,實現從治病到防病的轉變。
二是幫助實現初步的智能化疾病診斷。據悉,這套系統已基本成型,目前已在用戶端使用。接下來,實驗室將在春雨數據基礎上加上近4000萬國內醫院臨床診斷數據,進行更嚴格和大樣本量的訓練,并將其用于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幫助醫生把握用藥禁忌證、臨床診療路徑等,降低臨床誤診率。
三是實驗室還將利用健康消費行為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和沉淀增加用戶的用藥和治療的經濟性,降低醫保賠付率。
四是中科院將聯合醫院、可穿戴設備廠商、基因檢測和體檢公司等相關企業,數據打通、成果共享,成立中國健康大數據開放聯盟。
與單純問診相比,健康數據分析顯然更有助于春雨建立可能的商業模式。張銳也表示:“保險將會是春雨一個核心的應用場景。”但他拒絕透露與之相關的更多信息。
至于擁有我國最優質醫療資源的丁香園則將專業進行到底。有業內人士認為,其移動醫療盈利模式主要是為醫生、藥企提供專業的資訊交流服務,變現點是為藥企做電子商務(e-marketing)。“其未來的一個方向是發展用藥助手的核心內容,目前該款應用的活躍度很好。另一個發展方向是丁香醫生的線下診所,實現醫患線上和線下的O2O閉合鏈條。”該人士稱。2014年底,丁香園宣布著手在杭州自辦線下全科診所。
點擊了解更多O2O電商內容:http://m.gstsqh.com.cn/ecschool/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