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攜阿里送醫上門 南京兩天僅接10單
前天和昨天,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和滴滴出行、名醫主刀三家公司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聯合推出了“一鍵呼叫醫生,隨車上門咨詢”的免費便民服務。滴滴攜阿里送醫上門,也就是說,利用滴滴打車軟件,市民可以免費咨詢,也可以預約醫生上門服務,甚至可以免費用車送住院。這種新的就醫體驗,吸引了很多人關注。
Hishop獲悉,南京的三位醫生,在兩天時間內共接了10個上門服務的單子。患者對滴滴醫生上門問診比較認可。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在醫療資源緊缺的大背景下,這種模式是否能長久堅持尚存疑問。
“滴滴醫生”上路了,真新鮮,醫護人員就在路上“上班”
前天和昨天,三輛CUV專車在南京主城區“轉悠”,每輛車上都有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這樣移動性質的醫療用車,以前只有急救120才有。
前天上午10點,南醫大二附院全科醫學科的李旻瑤醫生就“上班”了,與她一起出診的還有該科室的趙曉敏、林富春兩位醫生。三位醫生和各自的滴滴專車,在南京城內等待患者的呼叫。
下午2點,記者趕到位于北京東路的一輛專車上,發現車內配備有幾十個醫藥盒,里面裝有感冒藥、退燒藥、止瀉藥等常用藥品,另外還有常見的聽診器、血壓計等基礎醫療設備,并有一名隨診護士。
雖然設備齊全,但與南京現有的120急救醫療車相比,在硬件上還有一定的差距。南京目前的急救車,已經配備4G攝像頭以及GPS導航。車上的裝備也是氧氣瓶、除顫設備等一應俱全。
李旻瑤醫生說,從硬件設備來看還是有差距的,“我們的車子也比較小,即使真的接到病人后,病人只能坐著,還不能躺。”李旻瑤醫生說。
雖然咨詢以及接送用車都是免費的,但是前天,李旻瑤等3名醫生只接到患者電話咨詢,都是腰腿疼痛、感冒發燒和腸胃不適的患者,醫生根據情況進行了診斷和指導。總共3輛車,沒有接到需要上門服務的單子。
兩天接到10單,獲患者認可
昨天,三位醫生的接單量頓時多了起來,總共接了10單上門問診服務。其中有一位83歲老人,家住秦淮區雙橋新村。去年,這名老人摔跤導致左右腿都有股骨骨折,手術后在家臥床休養。這兩天,老人左腳腳面和腳跟都出現破爛潰瘍情況,而且還有紅腫疼痛和流膿。由于老人年齡大,家又在五樓,送醫院實在不方便。家人在家給老人破潰處清潔、換藥,但效果不太理想。了解到滴滴醫生后,老人的家人前天預定了上門問診服務。
昨天上午10點多,李旻瑤醫生帶著提前準備的清創藥品和工具,前往老人家里為其清理、包扎了傷口,并向老人家屬提出了日常護理的建議。
“從我們上午服務來看,患者都很滿意,而且都很希望以后能多些這樣的活動,因為太多的患者在家里護理,實在是很不方便。患者需求量應該是有的。”李旻瑤說。
據悉,醫生們接觸的主要還是患感冒、咽炎或腸胃不適的中老年人,李旻瑤醫生告訴記者,她接觸的幾名年長病人,都是由子女代為安排問診,“老年人腿腳不便,因為一些小病專門去醫院會比較麻煩,而年輕人工作忙,又不一定能抽出時間陪同,所以他們對滴滴醫生上門問診非常認可。”
醫生水平怎么樣?
南京目前僅3人,可應對各種常見病
打開滴滴出行APP后,在專車的選擇端口會有“叫醫生”的選項,當用戶處在上門醫生的服務范圍時,就能看到滴滴醫生專車信息。用戶發出請求后,會接到醫生的電話,溝通了解用戶的基本信息,待確認需要上門服務后,醫生即刻搭乘帶有“滴滴醫生”車貼的滴滴專車上門服務。現代快報了解到,前天和昨天,上午9點開始預約,10點出車,下午5點30分收車,6點停止預約,收費全免。
目前,南京只有3名醫生可供咨詢和選擇。這些醫生,也全部來自南醫大二附院。李云濤告訴記者,此次派出的李旻瑤、趙曉敏和林富春都是經過全科醫師培訓的年輕醫生。
“我們醫院是衛生部全科醫師培訓基地,這三名醫生都經過了三年的全科醫學培訓,可以應對各種常見病。”李云濤說,“這樣可以確保在出診的過程中解決感冒發燒等小病,并在應對較嚴重的病情時,能夠進行應急處理并提出轉診建議。”
他表示,滴滴醫生這一平臺為基層醫療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南醫大二附院非常重視這一試行新形式的機會,19日還會增派神經科、康復科和普外科的四位專家,這四名專家將在醫院直接指導出診醫生并和病人溝通。
體驗醫生:不能代替120急救
“滴滴醫生并不能代替120急救的作用。”李旻瑤說,“我認為上門問診的優點還是在于為廣大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日常看病的便利。”
南醫大二附院全科醫學科主任李云濤說,滴滴醫生這個平臺現在還在試水階段,由于這兩天是免費服務,所以比較容易獲得市民的認可,但這個模式未來如何在企業盈利、醫院盡責的雙贏方向下發展下去,還需要企業、醫院、政府等多方的研究探討。
據有關報道稱,試水兩天后,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和滴滴出行、名醫主刀三家公司會觀察情況,并考慮后續的推廣工作,在下一個階段,三家有可能繼續合作,在更多的城市為更多的人群推出滴滴醫生的服務。
像叫出租一樣叫醫生上門看病靠譜嗎?有人看好有人擔憂
據初步統計,兩天內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四座城市共計2000多人次呼叫醫生,最終上門提供問診服務的有40多單。
號稱目標為“盤活現有醫療資源”的新診療模式,能否顛覆目前在大醫院“排隊三小時看病三分鐘”的困局?
有人看好: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方便醫患雙方
作為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中國心血管權威專家胡大一表示,非常樂于參加這種互聯網方式的服務活動。目前,醫生資源多數被“拴”在大醫院,醫療資源高度壟斷,患者很難找到醫生,醫生的多點執業也很難落實。滴滴攜阿里送醫上門活動能夠解放醫生資源,還方便患者找到專家就診。
“在互聯網+時代,不去擁抱這種新生事物,你就會失去病人、失去市場。”著名運動醫學專家陳世益教授表示,醫生在互聯網上為病人做解答、咨詢等,總體是有益的、積極的,一是打破了執業地點的局限,二是提高了醫生的收入和地位。
有人擔憂:是否會加劇醫療資源緊張?能否堅持下來?
一些專家提出擔心:在醫生抽出時間上門服務后,原本就稀缺的醫療資源會否變得更加緊張?此外,在部分專家眼里,“滴滴醫生”這種新的商業模式能否持久、壯大仍存疑。
有專家認為,考慮到我國醫生資源本身就緊張,大醫院專家資源更是緊張,病人到診室就醫是最節約、最合理的。此外,上門服務肯定是高價的,現在可以先燒錢、不讓病人多花錢,將來怎么辦?知名民營醫院和睦家家庭醫療組總監秦新艷認為,在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過程中,可能還需要有一些規范、標準及時出臺,比如患者隱私的保護、什么情況不能線上繼續診療等,防止延誤病情引發醫療糾紛。
業內建議:希望這種新模式能和社區對接
江蘇省衛生法學會副會長胡曉翔向記者表示,滴滴攜阿里送醫上門應該說是個新的模式。在未來,如果能和社區基層對接,可能對它的發展來說更好。現代快報了解到,基層醫院目前正在推廣家庭醫生制度,要求醫生與患者簽約服務,進行社區巡診。如果有條件的,甚至可以開展家庭病床。如果能夠有越來越多的這樣滴滴醫生專車出現,那么病人在“家庭病床”,也能夠更加安心點,這樣醫生可以隨叫隨到。